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人民幣銅版是誰畫的呢??

你好請<愛尬聊_百科詞條>問一下,人民幣銅版是誰畫的呢?
Eavein 2021-12-25 03:48

通常可以理解為: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一兩是10錢,一錢是0.1兩。 一錠銀子 錠其實就是量詞,就是一塊銀子.錠是用在元寶上的.只有說一錠元寶.而明清代的元寶都是固定重量,大約分一兩、二兩、五兩、十兩、二十兩等。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常用卻有以下三種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但是,各個時期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 大概比率是這樣的: 1.一貫錢 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而各朝兌換起來不盡相同。 2.一兩白銀 一兩白銀通常相當于1000-1500文。 3.一兩黃金 而一兩黃金兌換白銀則在8-20兩不等。


yeyao1984 2021-12-25 03:49

一兩銀子等于一千文錢,一文錢就是一銅板,至于相當于多少人民幣,清朝的貨幣已經不具有流通價值了,但是還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qkoufu4777 2021-12-25 03:51

明朝時期,也就是朱元璋的年代。請問一下一銅錢等于現在多少人民幣?還有一兩白銀又是多少?

答案: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wabbm 2021-12-25 03:57

1吊錢=1000個銅錢,也就是一千文。

銀子和銅錢的換算隨著時期的不同不一定。

以下:

唐太宗貞觀1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4130元

唐玄宗開元1兩銀子=2065元

在宋代的時候一兩銀相當于1000塊

明朝1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清朝1兩銀子=RMB155元


qkoufu4635 2021-12-25 03:58

一般來講,除去戰亂、物價飛漲等不穩定的部分時期,一兩銀子等于一吊錢到兩吊錢之間,一吊錢等于一千文,清末民國時期,一個銅板等于二十文,一吊錢等于50個銅板。

注意:一文錢并不是一個銅板,最簡單的鑒別方式,即中間有孔的小制錢是一文,中間無孔的大銅板是一個銅板。銅錢是從秦漢到清末都通用,而銅板在清末光緒年間才發行,一枚銅板可以換二十文銅錢。

換算成現代貨幣,一文錢=5毛人民幣,一個銅板等于5塊至10塊錢

民國一塊銀元=300元至500元人民幣

唐宋元明清一兩銀子=700元至1000元人民幣


kakayee0424#p#一 2021-12-25 04:08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現代某些電視劇誤導,好象古時候老百姓隨時都帶著銀子上街,隨便買個饅頭要一兩銀子,簡單吃頓飯上百兩,給小二打賞也十幾兩,幾十兩,好象一兩白銀跟我們現在一塊錢似的,顯示出當前中國的影視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歷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后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其實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銀子,他們使用的都是“錢”,即銅板,我們常說的“沒有錢”,就是指沒有銅錢。

白銀和黃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間流通的貨幣,所以民間大多用錢或鈔。鈔:就是布做的貨幣。大量使用銅錢不方便,于是“而商賈沿元之舊習用鈔,多不便用錢。”《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所以說,進行大宗貨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鈔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銀和黃金。

我們這里要討論的是明朝末年白銀與現在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首先要了解,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這是常常變動的,不同朝代兌換比例不一樣,同一朝代不同時期也不一樣,不像現在1元錢等于100分這樣明確。 另外,明朝一斤相當與現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兩,一兩折合現在的37.3克。

根據以下描述:

“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

“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貨二。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后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黃金白銀比為1:4或1:5,而1644年前后境外白銀大量流入,1兩黃金約可兌換8兩白銀。

得到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一般通行的是兩種方法。一種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以國際金價來推算白銀和銅錢今天的價值。另一種方法則是同時使用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來進行推算的。

1) 國際黃金基準牌價,金價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為一盎司。一盎司為31.1克。明朝1兩為今天的37.3克。這樣一算明代一兩黃金相當于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匯基準價來算,100美元兌換人民幣 791.5元來算,相當于5695.75元。根據1兩金為8兩銀,1000錢換算,明末一兩白銀相當于711.97元,取712元;一文錢等于0.7元。

2) 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1000銅錢,相當于104.4元人民幣,取105元。

3) 米價基準。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米價如下:

明神宗萬歷時(16,17世紀之際) 白米(石)0.7-1兩

明崇禎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兩(南京一帶大災時空前高價);米(石)5兩(上海米價)

明崇禎末、清順治初 米(石)2-3兩

崇禎后期,災荒加上戰爭,糧價上漲很厲害,同樣1兩白銀買糧食可能買不了多少,可是買其他東西的時候卻有可能很值錢,因此這階段的數據不能作為一般購買力的參考。這里采用萬歷時期的最高價格作為一般物價水平,取每石1兩白銀來計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現在大米價格3元/公斤計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幣283元,即1兩白銀折合283元人民幣。

這樣,我們最后得到三個數據,1兩白銀分別可兌換人民幣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黃金的價值歷史中一向比較穩定;雖然今天的糧食產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慮到中國現在14億人口在消費,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計人口也有七八千萬,因此糧食價格可以做為一個重要基準;考慮到白銀的比價在各歷史時期變化比較大,可參考性比較弱。

因此,我們取黃金基準的712和糧食基準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為了湊整數,便于換算,也便于大家有個感性的認識,這里取1兩白銀折合人民幣500元。因此按照前一個比價的結論我們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貨幣兌換數據:

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個結論:

1兩黃金=人民幣4000元=8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000錢

1錢=人民幣0.5元

由于實際上,1兩白銀至少能兌換1500錢,則1文錢=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認為是三毛錢。

另外說個小知識,1兩=10錢=100分,所以,一錢銀子=50元人民幣,一分銀子=5元人民幣,也就是10-15個銅錢左右。

這樣,我們對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價就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

明朝一個從九品官員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這是政府最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正一品官員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幣43500元/月,年薪52.2萬元人民幣,這可是當時政府總理的薪水,想來也不過分。

在明代,據說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如果糧食自給自足,錢只用來買點柴米油鹽的話,一年750多塊錢過日子是挺苦,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問問老一輩,他們過過這樣的日子,甚至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現在還在過這樣的日子。

袁崇煥殺毛文龍,得到士兵兩萬八千人,上書皇帝要求:“歲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雖然這是為了籠絡毛文龍的舊部而增加了的軍餉,但是也能看出個大概。就是說,養活一萬人的部隊,每年需要軍餉15萬兩,糧食4.86萬石即900萬斤。用現在的話換算過來就是,2.8萬人的一個軍,一年的維持費用為7500萬元人民幣,可以吧?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募兵,規定每人年餉銀為10兩,到北方薊鎮后,守衛邊墻的募兵年餉增至18兩。這都是戰略要地的募兵價格,如果不是要參加重要戰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價格要更低:明修《武進縣志》稱當地 “受募者日銀一分”,年餉還不足4兩的。到崇禎年間,戰亂頻繁,大量百姓流離失所,食無所依,募兵變得容易,加上朝廷財政緊張,軍餉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個結論:維持一支萬人部隊的正常消耗應該是每年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

崇禎三年,御史郝晉言:“萬歷末年,合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今加派遼餉至九百萬。剿餉三百三十萬,業已停罷,旋加練餉七百三十馀萬。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我們來計算一下崇禎三年稅賦:遼餉,九百萬;練餉,七百三十馀萬,加上正常稅收二百萬,總共是一千八百三十萬兩。假設國家什么都不干,只養軍隊的話,能養活180萬人的隊伍。

綜上所述,我們一共得到了三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

第二個結論: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兩白銀=10錢白銀=100分白銀,

第三個結論:一支萬人部隊每年的正常消耗應該是: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


編輯 舉報 2023-03-01 21:05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