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草船借箭是誰寫的啊??

請問,草船借箭是誰<愛尬聊_頭條百科>寫的啊
5945888 2022-02-02 15:14

《草船借箭》是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因此作者只能是羅貫中:)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智謀故事,主要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李家虹 2022-02-02 15:24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造十萬支箭之事由周瑜故意向諸葛亮提出,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這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準備齊全。在第三天,天降大霧,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曹軍不敢出戰,放箭御敵,箭全數射在草船上,諸葛亮于是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由此,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后人的贊美。

草船借箭,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諸葛亮,而是孫權。濡須之戰時,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立刻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于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


M36****713 2022-02-02 15:30

6. 草船借箭

周瑜為陷害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十二月里雪飄飄 2022-02-02 15:36

說起草船借箭,誰都會聯系到千古奇人諸葛亮,那是《三國演義》中的神來之筆,把一代軍師諸葛亮的智謀演繹得出神入化。然而,《三國演義》終究為小說,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草船借箭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那是在公元222年,孫權執掌東吳政權,曹操親自帶兵南下,兩軍在濡江口對峙。曹操率領的大軍被孫權阻止在這里,無法前行。曹操便命軍隊安營扎寨,待機出動。孫權為了探察曹操水軍部署及虛實,冒險乘大船察看曹軍水寨,不幸被發現。曹營亂箭齊發,箭如雨下,落在孫權船上。孫權雖未中箭,但面向曹營的船身,因落箭太多而傾斜,隨時可能翻覆。千鈞一發之際,孫權急中生智,下令調轉船身,讓船另一邊受箭。沒過多久船兩邊中箭的數量變得差不多了,船只平衡,恢復平穩。

  孫權就這樣靠智慧安然脫險,還意外獲得曹軍“贈送”的大量雕翎箭。后來孫權曾經再度乘船探營,當船接近曹營時他還令士兵大聲擂鼓。曹營諸將領見狀非常氣憤,紛紛要求出擊活捉孫權,曹操怕再上什么當,嚴令全軍嚴守不動,更不得亂發一箭。孫權也不客氣,隨心所欲地四處游走把曹營參觀了個夠,直到天快亮的時候,才戀戀不舍優哉游哉地回去了。曹操見后無限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也許孫權到死都不會想到,羅貫中竟然將自己的偉大創舉移花接木至諸葛亮身上,還將自己的兩位愛將周瑜、魯肅羞辱了一番,如果孫權在天有靈,肯定要找羅貫中算賬,要問他為何將自己和愛將的一世英名竟然算到諸葛亮頭上。

  然而,歷史竟是經常重演,孫權借箭并未用草,只是用船,而且是臨時生智,而后來的歷史竟然真正上演了用草借箭的故事,但沒有用船。那是唐朝安史之亂時,叛軍攻打雍丘,唐將張巡率軍抵抗,被圍困在雍丘四十多天后,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守城唐軍的箭用完了。守城沒有了箭,就如同現代戰場上的士兵沒了子彈。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張巡心生一計,命人用稻草扎成一千多個束草人,并穿上黑衣服。入夜后,張巡下令用繩子綁著千余稻草人,沿著城墻垂下。叛軍發現有動靜,以為張巡派出敢死隊出城襲擊,馬上萬箭齊發,不計成本不停地狂射。直到天快亮的時候,叛軍發覺上當了,這才停止射箭。張巡守軍將扎滿了箭的稻草人拉上城來,拔箭一算,有數十萬支之多。有了箭,唐軍士氣大振,守住城池打敗叛軍的信心空前高漲。張巡見民心可用,便趁熱打鐵,在第二天晚上再度垂下一些黑衣人。敵兵發現后,以為是張巡故伎重施,不僅不攻擊,反倒開始嘲笑起張巡來。誰料,這些“草人”落地后,竟然變成了活人,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殺過來。全無防備的叛軍被殺得大敗,四散奔逃潰不成軍。雍丘之圍被解。

  好的計謀總被后人運用,而且更加出神入化,當年八路軍在抗日期間,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自然就是在演繹“草船借箭”的故事,雖然道具也許不是用的草,也不是用的船,但內涵卻是一樣,都是孫權當年用船借箭的另一種形式,只是后人也許不知道是孫權的偉大的創造,還以為是諸葛亮的英明。


M21****638 2022-02-02 15:36

周瑜 魯肅 曹操 諸葛亮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則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南下,企圖掃平江南,統一全國。諸葛亮為抵抗曹操,提出和占據長江以南的東吳孫權結成聯盟,共抗曹操。東吳水軍都督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華,命他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當堂立下軍令狀說三天便能造好。周瑜便命兵工廠慢點造,決心取諸葛亮的命。諸葛亮讓魯肅去準備船和草靶子,并在第三天凌晨陪他一同駛向曹操的駐地。由于當時是大霧天,曹操又比較謹慎,不敢派兵出擊,便命十萬弓箭手朝江中亂射,不一會船上就插滿了箭。諸葛亮又命每條船掉頭,讓船的另一側受箭。完后,諸葛亮讓船上的軍士向曹操駐地大喊:“謝曹丞相箭!”然后駛回東吳。魯肅見到周瑜,把諸葛亮借箭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跟周瑜說,周瑜聽后自嘆不如.


小jiu 2022-02-02 15:37

草船借箭是有的 不過主角是孫權

  數百年來,諸葛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

  這要得力于《三國演義》。此書第四十六回把周瑜要殺孔明,命他監造十萬支箭,

  以及孔明立下軍令狀,再哄魯肅上船,利用大霧的機會,逼近曹營,用船受箭的事,寫

  得十分生動,真是一篇出色的文字。

  但你可知三國時代,歷史上只有孫權“受箭”,卻沒有孔明借箭這回事么?

  那是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進攻東吳的濡須,正在兩軍隔江相持之際,孫權坐著一

  條大船來觀察曹軍的動靜。據《三國志?吳主傳》引《魏略》說:“權乘大船來觀軍,

  (曹)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

  乃還。”

  《魏略》是魏國的郎中魚豢寫的,他寫的是本朝的事,而他也不需有意去頌揚孫權

  ,可見此事還是可信的。孫權起初料不到會中了這許多箭,弄得船要傾側,他只是急中

  生智,設法使船得到平衡,也算他頭腦機靈。

  孫權雖然不是有意去借箭,但事實卻引起小說家的注意,認為這是個好題材。

  于是宋元的說書人就把這件事用在周瑜身上。那故事說,赤壁之戰中,周瑜和曹操

  在水上對陣,“周瑜用帳幕(遮住)船只,曹操一發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

  船,卻射右面。移時箭滿于船。周瑜回,約得數百萬支箭。周瑜喜道:‘謝丞相箭。’

  曹公聽得大怒。”

  由此,草船借箭的雛形出現了。

  不過這故事細想也有毛病:在大白天兩軍對戰中,曹兵豈有只射箭不進攻之理?即

  使只射箭,又哪會一射就是數百萬支?

  到了羅貫中撰《演義》時卻不同了。他寫孔明是在三日前預知江上有大霧,又寫出

  發時間是在四更,又寫日高霧散時,孔明急令收船,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曹兵

  追之不及。那便入情入理,簡直可以收入“用兵奇計”之中了。

  《演義》是許多頭腦的智慧產品,由此一事也能證明。


編輯 舉報 2023-03-14 18:53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