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泊秦淮的作者是誰啊??

請問一下泊秦淮的作者是誰<愛尬聊_尬聊生活>啊?
菰身影_734 2022-06-03 09:46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原文:泊秦淮 作者: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親愛的菜菜哦 2022-06-03 09:48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身為一名愛國詩人,杜牧看到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對晚唐統治者十分不滿,感到唐王朝的政權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來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聽到了商女靡廢的亡國之音,大為憤慨。“猶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評商女,實則把斗爭矛頭指向了醉生夢死的統治者。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本詩被錄入人教版七上語文書。


圣斗士之子 2022-06-03 09:49

《夜泊秦淮》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泊秦淮

作者: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按】詩名一作“秦淮夜泊”

  【秦淮】在金陵桃葉渡,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所鑿以疏淮水,故名。

  【商女】賣唱歌女

  【后庭花】樂曲《玉樹后庭花》,陳后主宮詞,人皆視為亡國之音。


C_chen 2022-06-03 09:49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借陳后主之尸,鞭 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360U3147884167 2022-06-03 09:54

詩歌名字:泊秦淮

作者:杜牧

選自《樊川文集》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kricexia 2022-06-03 09:56

泊秦淮

杜牧

【作者介紹】

見《清明》。

【解題】

這首詩選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發源于江蘇省溧水縣東北,西流經南京市入長江。河道是秦時所開,鑿鐘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經南京一段,在六朝時期兩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華不減當年。《泊秦淮》寫客中偶感,表現了作者對國事的隱憂。

【注評】

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指像煙一樣的霧氣。籠:籠罩。寒水:清冷的河水。月:月光。沙:沙灘。○月光之下,煙水迷漾,風景如畫。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泊:因天晚而拋錨停船。秦淮:秦淮河上。近:靠近,接近。酒家:酒店。 ○敘事,補足前句,說明景色為夜泊所見。引起下文,商女所唱,是近酒家所聞。 商女不知亡國恨, 商女:指以歌唱為生的樂妓。不知:不能理解,不懂國恨:國家滅亡的悔恨或遺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隔江:樂妓在酒店替人唱歌侑(yòu)酒,從船中聽去,有一段距離,故云隔江。猶:副詞,還。后庭花:《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后主在金陵時,荒于聲色,作《玉樹后庭花》舞曲。一天到晚與狎客、妃嬪們飲酒作樂,不理政事,終于亡國。據記載,歌詞中有“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之句,時人以為不祥。《舊唐書·音樂志一》:“前代興亡,實由子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后庭花》,……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 ○明說商女不知所唱為亡國之音,實際諷諭聽歌之人,推而廣之,慨嘆當時風氣。

【譯文】

煙靄籠罩著清冷江水,月光灑滿灘頭,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左近都是酒樓。

商女全然不懂國破家亡的深切痛苦,

隔著江水仍然能聽到在唱后庭遺曲。

【簡析】

秦淮河流經金陵一段,自六朝以來,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兩岸秦樓楚館林立,至唐末杜牧的時代繁華不減當年。如果說金陵在六朝時期的興衰史足以證明世事的反復無常,那么秦淮河的繁華不減,似乎又給人某種啟示。《泊秦淮》要表達的便是作者途經此地所觸發的意緒。

詩的首句描繪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煙水迷蒙,風景如畫。第二句敘事,補足前句,說明景色為夜泊所見。又引起下文,說明商女所唱,是因為“近酒家”才得以聽到的。從時間和邏輯順序看,應該是先泊于秦淮,然后才看到此處風景如畫。作者在結構上來了個先寫景,后敘事,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為什么要把一個歌舞煙花之地描繪成和平寧靜的港灣呢?因為杜牧本是經邦濟世之才,他承襲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遺風,“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貢獻。但他對政治、軍事、財賦等方面的建議,未能引起統治者的重視,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過,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他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寄情聲色、頹廢放浪的生活。于是秦淮河這一風流藪澤,在杜牧筆下就成了風高浪險的仕途中的一個避風港,一個可以暫時忘懷世情的逍遙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對政治斗爭的厭倦之情。

詩的后半是聽商女唱后庭遺曲所引發的感慨。樂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觴,所唱之歌恰是產生于金陵的《玉樹后庭花》。這是耐人尋味的。陳后主茍且偷安,荒淫誤國,《玉樹后庭花》成了可恥結局的見證。詩人慨嘆唐末的統治者對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訓“哀之而不鑒之”,《玉樹后庭花》傳唱不衰就是明證。詩人的心也為“商女不知亡國恨”而震動:不知亡國恨反倒少一層痛苦,自己與商女相比,誰幸誰不幸真難定論。作者終于若有所悟:世事滄桑自有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個人能做的事實在太有限,大半生熱衷政治的結果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后庭花

“后庭花”作為花名,一指雞冠花的一種。宋王灼《碧雞漫志》說:“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目曰后庭花。”一指雁來紅。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有《玉樹后庭花》,陳后主制,以曲中有“玉樹流光照后庭”之句而得名。其辭輕蕩,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稱亡國之音。本詩“隔江猶唱后庭花”即指此。后又用作詞牌和曲牌。


編輯 舉報 2023-04-12 16:56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