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青春之歌》4月27日上演 為國家大劇院歌劇節開幕?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著名作家楊沫1958年寫下了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紅色經典,六十余年過去,《青春之歌》回響在幾代人難忘的記憶里。4月27日至5月1日,歷時數年打磨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將登臺,啟幕“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23”。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主創亮相。 凌風 攝
歌劇《青春之歌》改編自楊沫同名小說,由張千一作曲、趙大鳴編劇、王曉鷹執導,首輪演出由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執棒。4月11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在發布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及該劇眾主創主演悉數亮相,分享了該劇的創作初衷和劇目亮點,并展示了劇中《愛讓世界變小》《出路》《我知道你有你的信仰》等精彩唱段。
《青春之歌》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作品圍繞林道靜的成長與選擇,展現了青年知識分子從“小我”走向“大我”的過程。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介紹:“從文學到電影,《青春之歌》著力描繪了知識分子走上革命道路、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歷程,這也是百年黨史中無數覺醒青年的真實寫照。特別要提到的是,歌劇《青春之歌》是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第一百部劇目。我們將再次通過澎湃的熱情和強大的制作能力,凝聚大劇院人的智慧和心血,展現大家對藝術的向往和追求?!?/p>
此次操刀歌劇改編的作曲家張千一與編劇趙大鳴,曾共同為國家大劇院推出的中國原創歌劇《蘭花花》譜曲寫作。對于同是北大子弟的趙大鳴來說,《青春之歌》中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處于風云變幻的特殊歷史時刻。在亡國滅種的殘酷現實面前,青年知識分子須把個人的生存之道與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每個有良知的熱血青年,都在用行動去追尋民族解放的救國之路,甚至用鮮血和生命向世人證明他們心中的崇高信仰所散發的真理之光?!?/p>
作曲家張千一(圖中)。 凌風 攝
為了能將這部文學作品更好地呈現在歌劇舞臺上,作曲家張千一以音樂為筆,塑造了楊沫筆下動人的知識分子群像。整部歌劇圍繞“青春”的主題,不僅將戲劇矛盾沖突訴諸唱詞,還將其訴諸“沖突性”的音樂形態。極具戲劇性的音樂不僅表現出一群青年人在革命浪潮中的激情,也為中國抒情歌劇創作帶來了新的探索。劇中既有《大海有寧靜的時候》《愛讓世界變小》等優美的重唱,同時也有《讓青春火焰散發熾熱光芒》這樣極具挑戰的詠嘆調。作曲家在劇中增加了花腔女中音的寫法,也為歌唱家帶來了更豐富廣闊的技巧展示空間?!啊肚啻褐琛氛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正好是中國的文化、音樂受到西方文化啟蒙的時代。音樂要找到它的符號,這個符號應該符合那個年代,讓人一聽就會感受到是那個年代的文化氣息。所以,《青春之歌》的總體音樂風格應該歸屬于晚期浪漫主義?!睆埱б魂U述道。
曾執導國家大劇院制作劇目《簡·愛》《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基督山伯爵》的戲劇家王曉鷹,將再度攜手搭檔舞美設計劉科棟、燈光設計邢辛、多媒體設計胡天驥。歌劇《青春之歌》的舞臺呈現遵循音樂中的浪漫風格,以現代、寫意、開放、<愛尬聊_百科網>自由的舞臺空間展現人物的思想交鋒、情感糾葛和道路選擇。在導演王曉鷹看來,“《青春之歌》表現了幾個年輕人不同的思考、選擇和成長。林道靜離開余永澤而追隨盧嘉川,不是個人情感的轉移,而是生命價值的重選。盧嘉川的精神感召的背后是民族的呼喚,余永澤在溫情脈脈中構筑的小屋留不住心向開闊生活的林道靜,這不僅體現了不同的心胸、格局、境界,更體現了不同的意義理解、價值選擇、責任擔當?!?/p>
為了突出“青春”主題,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云集了國內中青年歌唱家中的翹楚。在劇中飾演林道靜的歌唱家宋元明與趙麗麗,都曾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塑造了眾多精彩的經典歌劇人物。歌唱家韓蓬、梁羽豐、周正中、劉濤、蔡靜雯、胡越、關致京均是在國內外舞臺上證明過自己的實力派。他們將在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的執棒下,攜手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合唱團、管弦樂團的藝術家,共同唱出青春的力量,奏響青春的華章?!耙魳返某尸F至關重要,當這批年輕的歌唱家同臺相聚,便是中國歌劇的未來。世界是發展的,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眳渭伪硎?。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