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聲勢震懾!中央紀委向醫藥腐敗開刀?
俠客島微信公眾號消息,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中間的回扣,居然被醫院院長吃掉1600萬元!
這不是小說奇談,而是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曝光的設備回扣案細節,真可謂“河水流過茍茍營”,暗流無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醫療系統已有超150名醫院院長、書記落馬,是去年的2倍還多。
一
醫院一方小天地,腐敗往往“拔出蘿卜帶出泥”。從各地紀委監委通報看,不少醫院出現一、二把手以及重點科室負責人接連被查的“塌方式”腐敗。
今年5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就曝光了一起腐敗窩案: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和原黨委委員、副院長楊文紅,與供應商稱兄道弟,肆意吃請玩樂、收受禮品禮金。楊文俊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收了1600萬元回扣的院長。當時在討論購買事宜時,醫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都明確反對,但楊文俊執意<愛尬聊_健康養生>購買并最終達成。
在楊文俊影響下,醫院中層干部上行下效、各自盤算,紛紛利用手中權力非法謀利。最終,該院財務部原主任劉某文、后勤服務部原主任張某生、醫學裝備部原主任葉某光等科室長均被立案審查調查,涉案金額高達數千萬元。
醫療衛生領域專業性強,有些涉案人員在領域內深耕多年,是權威專家也是行政領導,集話語權、決策權于一身,很容易形成“小圈子”、搞“一言堂”。若這些人將醫院當作“私人領地”、把醫院管理權異化為攫取私利的工具,那往往一爛就會爛一窩。
二
醫藥領域腐敗的利益輸送方式隱蔽復雜,調查取證難度高,行賄受賄雙方躲避監管的手段不斷翻新升級。
比如有的人前清廉樸素、人后貪婪無度,拿回扣堪比諜戰片。他們選擇在沒有攝像頭的地點與藥商見面,每次聯系都使用不同號碼,不說話不下車,收錢即走,回扣只收現金并通過親屬存入外地銀行。比如,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人民醫院干部職工很難想到,平日里穿戴普通、開二手車、生活節儉的原院長賀憲偉,竟在院長任上收受錢款375萬余元。
有的隱藏身份、幕后操作,企圖通過“換馬甲”瞞天過海。比如浙江杭州富陽區第二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孫志龍讓表弟費某出面與醫藥公司、醫藥代表聯系;在向醫生發放藥品回扣時,由其親屬出面、中間人作過渡;贓款走賬時,賬戶皆以親朋名義開具……經過精心偽裝,孫志龍先后196次非法收受藥品回扣共計1600余萬元。
醫療行業“隱性腐敗”多,但總會有跡可循。浙江玉環紀委監委負責人介紹辦案經驗:辦理醫藥領域腐敗案件,“長期不變”是個重要突破口,如從醫療機構長期合作的醫藥公司、常年不輪換的重點崗位、長期頻繁存在的外出培訓等細節入手,著重分析通話單、賬單,圍繞重點崗位輪崗、科研學術活動、職工借款欠款等異常數據,層層抽絲剝繭,梳理倒查利益輸送,往往能精準發現腐敗問題。
三
醫藥領域腐敗不僅玷污行業形象,更加重了國家財政和患者負擔。近年,醫藥領域反腐工作持續深入,尤其是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舉措。
5月,國家衛健委等14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糾風成員單位從9個增加至14個;
7月,國家衛健委會同國家醫保局等9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強調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7月25日,刑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草案提出,在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領域行賄需從重處罰;
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截至目前,重慶、天津、湖南等地已開始嚴厲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多家醫院開展自查自糾。
有句話說得好:不謀當謀之事,為醫之恥;貪求身外之財,從醫之危。國家培養專業醫者不容易,百姓將健康交托醫生更是莫大信任。嚴查醫藥領域腐敗,何止是通過反腐來“治病”,更是通過反腐來“救人”。